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海地安全局势近来持续恶化,从2月29日起,多个黑帮组织袭击太子港的警察局、国际机场等公共设施,并要求总理亨利下台。3月11日晚,亨利宣布海地政府将在过渡总统委员会成立后辞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海地长期政局动荡、民生凋敝?又是谁种下了这一“恶果”?
海地已持续多年动荡
“通向太子港国际机场的宽阔道路呈现出后世界末日的死寂。以前曾是车辆川流不息和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现在只有一缕缕黑烟从闷燃的垃圾堆里冒出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18日报道了当前海地的混乱局势 2021年7月海地时任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遇刺身亡,政坛陷入混乱。亨利在莫伊兹遇刺后出任总理,承诺尽快举行大选,但大选至今仍未举行。在政局动荡背景下,当地帮派势力在对抗政府、控制民众等方面变得更有组织,导致海地暴力犯罪高发,深陷政治、安全、发展、人道多重危机。
此次黑帮袭击是海地近年来安全形势呈螺旋式下降的缩影。据联合国统计,仅太子港内就有约300个黑帮组织,2023年海地有约8400人死于黑帮暴力事件,比2022年增加一倍多。
实际上,多年来海地一直处于混乱之中。有分析称,这与全盘照搬美国政治制度的海地长期受到美国的控制更是脱不了干系。
美前驻海地大使:这是我们种下的“恶果”
美国前驻海地大使詹姆斯·福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哀叹,海地当前糟糕的局势与美国脱不了干系,他说,“这正是我们种下的恶果”。
1915年,美国悍然入侵海地,在海地实施严格军事管制,直至1934年才结束。军事管制期间,海地大量财富流入美国。
1971年到1986年,美国扶持的海地军事独裁者杜瓦利埃在任期间,美国农产品在几乎没有关税的优待政策下肆意流入海地,彻底摧毁了海地原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使得数十万农民沦为贫民,国家经济衰败越发加重。1990年底,海地产生了第一位民选总统,但做了不到9个月被军人推翻。1994年,美国军队出兵海地。2004年,海地发生政变,时任总统阿里斯蒂德流亡海外。